作为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,王大珩与中国共产党的情缘,起于那段“华北之大,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”的岁月。1935年,日寇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,策动华北五省“自治”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北平学生发起了抗日救亡的一二·九运动。作为学生游行的提议人之一,正在清华园读书的王大珩与众多进步青年一起,走上街头,第一次喊出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的口号。
此后,虽未直接参加革命工作,但国难当头,王大珩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让这个贫弱的国家强大起来。1938年,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王大珩考取了留英公费生,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。
彼时,光学的前沿技术在军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,被各国视为要害技术,“竭尽保密之能事”。王大珩身在英伦,心系祖国,始终坚持将自己的学习研究与祖国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。尽管学业进展顺利,但为了学习光学仪器的核心材料——光学玻璃的制造技术,王大珩毅然放弃了在读博士学位,成为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的一名物理实验师。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,作出如此选择,只因“我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技术啊”。
1948年,王大珩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,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型正规大学——大连大学,并组建应用物理系,任系主任。“在这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上,我选择了到解放区的道路,我的路子走对了。”回首往事,王大珩称自己“是时代的幸运儿”。
在参与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,王大珩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。知之愈深,对党的感情就愈加深厚,王大珩渴望着加入这个代表着人民利益的组织。1956年,他申请入党,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认真接受党的考察。“在党的培养下,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。更加理解了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道理;人民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人,要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,能动地改造世界;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;并深感由于专业决定,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,事业要靠群策群力来完成,一切要服从祖国的需要。”他在个人自述中表示,“这些思想引导我努力做到以公为先,不计个人名利,爱惜人才,培养后进,团结协作,以及顺应实际情况,因势利导等,同时也要敢于向错误作斗争。”
正如《赤子丹心 中华之光——王大珩传》作者胡晓菁所言,随着“科学的春天”到来,“王大珩深有一种‘是时候了’的感觉”——1978年,已过花甲的王大珩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当年10月16日,经长春光机所党委批准,王大珩终于被党组织接纳,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在随后举行的“王大珩同志入党宣誓大会”上,王大珩热泪盈眶,他发出誓言,要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新的贡献!
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(http://bb-cdn.space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2.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