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,黄南武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附近的210国道边开了一家辣子鸡小吃店。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,她创造了一种制作辣子鸡的技术,炒出的辣子鸡又辣又糯,味香色美,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,深得过往司机和当地人的喜爱。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黄南武经营的阳朗辣子鸡渐渐有了名气,成为与“凯里酸汤系列、遵义豆花系列、花江狗肉、贵阳丝娃娃、威宁荞麦系列”等齐名的美食。 一道原本普通的餐桌小菜,当其打响品牌之后,各种商机也接踵而至。几年时间,“阳朗辣子鸡”满天飞,不仅息烽形成了阳朗辣子鸡一条街,连重庆、成都、云南、湖南等地大城市都打出了“正宗息烽阳朗辣子鸡”的招牌。据黄南武介绍,仅息烽县境内就有24家阳朗辣子鸡店,每年为国家创利税100万元,就地解决农村、城镇从业人员200多人,特别是土鸡、辣椒、独头蒜、花椒、生姜等大量原料的使用,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带动了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。 然而遗憾的是,阳朗辣子鸡在进军全国市场时显得势单力薄,很难在大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这当中,文化品位潜力挖掘不够、服务水平低、至今尚未跳出作坊式生产模式,各自为政和等客上门的经营框架仍未打破,再加上缺少公司化的管理和流水线生产工艺等诸多因素,使得原本可以作为馈赠佳品的产品难以打入各大超市,痛失了更为广阔的市场。 黄南武说:在推广和宣传阳朗辣子鸡的道路上,几乎所有经营户都感到步履艰难,单靠个人的力量单枪匹马在省外闯市场,未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。 阳朗辣子鸡这一品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,但松散型、小规模生产的经营方式,则是制约阳朗辣子鸡飞不出“山门”的障碍。 做大做强尚需时日 小小辣子鸡,到底能否昂首挺胸迈出“山门”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与恰当经营。 阳朗辣子鸡只有通过招商引资,加大投入,广纳贤才,深挖市场潜力,走集团化经营管理道路,才能真正迈出贵州。
|